設教:主後 1948 年
會址:95741 台東縣海端鄉海端村山界路 1 鄰 2-1 號
電話:089-931447
壹、海端聚落簡史
布農語稱海端為 Haizuzuan 原來指的是水中漩渦的意思。稱本地為海端有兩種說法:一指每年颱風時,河流上游的新武呂溪溪水湍急剛好在此地匯流成漩渦;另一說法:因每年初秋天氣乾燥,河床因地形關係,常常出現小小漩風造成滿天風沙。因此,布農族人為了居家安全,蓋了一間將石牆圍成圓形的房屋。海端地名就是從布農語 Haizuzuan 音譯而來的。
此地因地理關係,日治時期政府規劃為重要的行政、教育中心,設立教育所、警政廳等等,方便管理南橫沿線的布農族郡群(Isbukun)。日本政府為有效管理布農族群,實施以蕃制蕃政策,設置警察駐在所並罕見的借用普悠瑪、排灣族群為駐所警察,嚴格加強管理限制布農族生活以及行動。
日本政府以其高壓手段「公權力」,強逼布農族人離開傳統聚落,移居至所指定聚落。因此,早期移居在海端的居民,都盤踞在現村落山邊一帶,分別來自 bubul、iavi、dahdah、mamahav 等原始布農聚落。最早定居於海端者有 taki ludun、ispalidav 等家族,至主後 1940 年代後期,陸陸續續出現大量從利稻、霧鹿、下馬等家族遷居此地。至今,因著生活、就學、工作需要由山上搬至平地,無論是個別或集體遷移仍繼續進行。
貳、初期福音宣教(主後 1940-1950 年)
最早將福音傳入此地,是故 aziman 傳道(約主後 1943 年左右)。開始有 apin、mahundiv、husung、lanihu 等家族接受福音,後幾年並有其他人包含初來部落田條瑟等接受神的福音,主後 1948 年設立第一間教會。先後有胡文池牧師訓練之傳道人,分派至海端鄉各村落宣揚福音,共計有 aziman、王有道、邱登德、古長庚(曾為海端鄉縣議員)、邱德明等陸陸續續將神的福音傳入村民。
長老教會與天主教可說是早期先後進入布農族部落最得力的兩大教派,海端村落因行政地理、人文經濟較其他布農村落發達便捷,也因此很早就有不同教派之宣教活動。如現在的真耶穌教、耶和華見證人等等,形成小聚落,但分別屬於基督教的不同教派。
參、教會在地化福音宣教(主後 1950-1970 年)
田光明牧師受派海端教會傳道、封牧可說是福音種子落實、發芽、成長的階段,設立教會、成立團契奠定海端教會的基礎。(初來教會與海端教會同是田光明牧師牧養的信徒合併為海端教會)。早期田光明牧師的宣教,是直接連結人民的生活,跟著信徒上山工作,一邊工作一邊分享神的話,並間接輔導居民的生活技能。同時充分運用教會資源(如展望會、原住民花東社區發展中心等),依需要配合各方力量整合達成有效的宣教。
肆、社區化福音宣教(主後 1970-1990 年)
教會規模漸漸擴展,部份來自於初來村落之信徒提議自行設立教會,於是在初來部落的信徒胡家成立最早的教會,田光明牧師與田條瑟長老分別主持教會禮拜。初來教會可說是海端教會成長而分設出來的教會。
除此之外田光明牧師有鑑於原住民布農族經濟、金錢上居於弱勢(相對於平地此時是台灣全面經濟起飛)。教會引進天主教自新竹教區為關心弱勢族群而設計的民間性質組織「儲蓄互助社」,經長執會同意與附近教會牧者、長執的支持,招募會員同心合力成立「海端儲蓄互助社」。至今已成立二十幾年,會員近五百人,因著海端儲蓄互助社的設立,造福改善解決社員經濟生活,並活出自助人助相互信用的社區生活,成立互助社可說是海端教會成功又直接的社區宣教。
田光明牧師可說將其人生有三分之一大半時間奉獻在海端、初來教會,其在海端教會除了信徒的支持,並有長老如故余中平、邱朝妹、山福松等,同心努力將教會不斷地帶領至神看為所喜悅的方向。
伍、海端教會現況及展望(主後 1990-2010 年)
一、興建教堂
田光明牧師盡程退休前,已著手完成興建現所見圓形教堂(為何建為圓形建築有兩種說法:據說依 haizuzuan 之概念,另說田牧師有一次踏訪以色列,見當地教堂、寺廟建築大都建成圓形建築,而興起建造獨特之圓形教堂)。不論如何此圓形教堂建築象徵著教會合一、和睦、彼此連結於基督之信仰。社區宗教信仰,除了長老教會,另外有天主教、真耶穌教、耶和華見證人等,並其他漢人民間宗教。
二、教會教勢
主後 2001-2006 年教會信徒戶數 24 戶(慕道友 5 戶)。教會設有松年、婦女、夫婦、少年、兒童團契,總信徒人數共 113 名,教會年收入平均約六十萬至七十萬之間。
三、教會展望
海端教會得天獨厚座落海端鄉連外縣市重要樞紐,往北連接花蓮縣、往南連接高雄縣,又是南橫公路進出口,在交通上極為方便。海端又是海端鄉重要的地方行政、教育、機關、醫療中心,舉凡公共重要設施一應俱全都聚在海端本村。
教會位處在海端鄉發展快速、資訊方便之地,若台東縣號稱為台灣全國多元族群文化之大縣,而海端村就是其最小之縮影,這樣獨特的社區風貌,蘊藏著無限發展的機會,但也潛藏無限的隱憂。
發展的機會如:善用周邊景點及結合池上鄉、關山鎮發展具人文地理特色,開發無限觀光資源。潛藏隱憂如:在快速發展的社會群體容易失去本身文化,極方便過度依賴物質、虛擬重感官的生活而淡忘人生命的本質。
四、教會異象
(一)聖經話語再教導。
(二)傳承文化。
上帝說我就是生命的糧,本村人民身心靈急需 上帝的話來解放,而文化(語言)是布農族認同追尋身份的那一條線。教會的宣教除了培育個人心靈發展至完全(基督所言努力至完全),也是孕育開創族群、社區具基督生命–新文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