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教:主後 1952 年
會址:95383 台東縣延平鄉鸞山路 2 鄰 31 號
電話:089-568000

壹、教會沿革

台東縣延平鄉鸞山村自日據時代以來,村內包括五個部落,分別是上野、中野、東部、南部及過去的上部落或稱北部(主後 1974 年因地盤崩塌,而遷至現在的第一鄰)。

主後約 1948 年(民國 37 年)2 月,關山鎮胡文池牧師和木下先生(曾經是警員,較受族人尊敬也不受各地派出所為難)最初到鸞山,透過警員敲鐘,召集近二十名村民前來派出所辦公室聽道。其中王清好先生也來參加,後續於主日時獨自前往鹿野參加禮拜,也熱心向族人傳道,並在位於鸞山池邊(自己的土地─延平鄉鸞山段 303 地號)用茅草搭蓋禮拜堂(主後 1948 年)。這是中野教會第一間教會,王清好先生也成為延平鄉第一位傳道人。(摘自胡文池—-憶往事看 神能)

主後 1950 年,胡文池牧師(Husung)及紅葉村邱德明先生再到本村傳道,當時王清好先生協助傳教工作,但鸞山村民無人相信並百般阻隢,使傳道工作無法進展。同年,胡文池牧師及黃順利宣道師等人,經過鸞山村進行傳福音事工,時由王清好家人招待。及至主後 1952 年發生大地震,村人懼怕,人心惶惶,而神的大能進入人心,開始有王政男、胡金夫、王田英、胡下金(後遷往紅葉村)等家族的人信主,另有住在下野部落金玉選姐妹的叔叔(Tama izan kuskus)不畏路遙,參加禮拜,並於當年 6 月 6 日興建落成中野基督長老教會(茅草屋),由王清好先生擔任傳道師。

主後 1955 年,由於鸞山村的行政機關都集中在中野部落,而當時教會人口也日漸增多,為方便下一代孩子就近上學接受教育,村民紛紛由上、中野搬移現址居住,教會也遷至中野現址(該土地為胡金夫長老認獻),這是中野教會第二間禮拜堂。福音在部落就因為信徒彼此的關心,吸引更多村民願意接受基督教,但在這時天主教已悄悄的進來傳福音了。當時的信徒,幾乎都非常貧困,幸賴歐美早期信徒的關心、奉獻,濟助食物及衣物。雖然當時信徒生活物質欠缺,但是並不影響其信仰生活;甚至為了要參加紅葉教會清晨四點半的禮拜,信徒們午夜十二點就徒步前往距離近十公里的紅葉,實在是不容易。

主後 1956 年曾經來中野教會禮拜的東部落及南部落(統稱下野)的信徒因路途遙遠、徒步往返費時,就近於邱松茂先生令尊所提供的土地上興建下野教會,由王田英牧師任駐堂牧師。由於教會信徒日益俱增,原建的茅屋教堂已經無法容納日漸加增的信徒敬拜神。於是在主後 1961 年興建瓦屋水泥牆的教會,並於同年 5 月 25 日落成啟用,為中野教會的第三間教會。及至主後 1976 年增建水泥板瓦屋為主日學教室、簡易牧育館、倉庫及廚房等,使主日學及青少年團契得以在固定的場所禮拜、靈修,並且為他日非本村的傳道人預先準備住所。

為教會事工之需要,本教會於主後 1989 年 5 月 21 日信徒大會中議決通過擴大修建教堂案,並在信徒共同努力及虔誠的禱告奉獻中,經過三年後於主後 1992 年 3 月 10 日動工修建。將原教堂前後加長及由過去的階梯式前屋造型改為近歌德式造型,外牆也全部貼以磁磚,增加教堂外觀的美化。同年 11 月 15 日修建完竣,歷時八個月又五天,總工程費計新臺幣壹佰參拾萬元整,並於同年 11 月 29 日舉行啟用感恩禮拜。

到了主後 2004 年,為因應外聘牧者之需要,加以主後 1976 年建造的主日學教室與牧育館等設施,也因為年限長久,遇雨則漏水,修繕經費過於龐大,經過信徒大會討論議決重建牧育館及主日學教室等,復經小會多次商討,最後決定自行籌措工程款、自行設計建造,施工期間預算及施工方式的重擔,都在神的恩典中成就了,終於在主後 2006 年 1 月完工感恩啟用。

回顧本堂的歷史,一步一腳印,都充滿神的大能,也看見神的帶領和保守,信徒們也都經驗及見證神的恩惠,目前本堂的信徒人數中陪餐會員共 115 人,慕道友有 6 人,小兒會員有 34 人。

後續教會將再努力福音全備的教導及關懷,並造就健康的靈命是願。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布農中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