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教:主後 1984 年
會址:23556 台北縣中和市福祥路 85 巷 5 號 5 樓
電話:02-82421691

壹、教會簡史

(一)背景

60 年代台灣的經濟開始成長,經濟成長意謂著社會都市化浪潮之興起,此浪潮從都會郊區不斷延伸襲捲全台各鄉村角落。就連幾世紀以來長久與台灣大社會脈動不相關聯的深山原住民社會也受到此浪潮極大的衝擊,青壯年人口魚貫似的離開部落湧入都會,部落獨留孤老與幼童。

(二)源起

離開部落湧入都會的這些青年人,恰巧都是那曾經歷稱為廿世紀大神蹟的「原住民歸主浪潮」之父母所生的子女。這一代的父母只知道一件事,就是要兒女做一位好人,而又體認到只有固定的教會生活才能成為一個好人。所以常從家中不斷叮嚀遠在自己陌生也未曾到過的都會中謀生的兒女要守主日,要在禮拜天去教會禮拜。就是這個單純的叮嚀,使這些外出兒女不斷的嚐試在主日進到附近的教會。有的很能夠與異族主內融合,但大部份的人卻不能在其中找到歸屬,而不斷的在都會平地各教會中流浪,甚至有的已經放棄進教會的嚐試了。

(三)北農教會的誕生

有鑑於看到這些原住民基督徒兒女不斷的在平地各教會中流浪,找不到接納認同與歸屬,更甚有失喪流失之可能。於是 上帝的靈陸續感動了祂的使者,帶著憐憫的心腸,一個一個的召聚起來形成一個團契。起先是於主後 1979 年,由當時台神的學生司雄、余新雄和陳榮福牧師等,召聚這群異鄉原住民,開始在台北市撫順街的山地服務中心固定的聚會。這個固定聚會是在每主日晚上舉行,當時參與這聚會的,全是台灣原住民各族群在大台北區讀書或工作的教會青年,人數約 40 人。直到主後 1984 年張玉發牧師借山地服務中心之場地,舉行固定旅外布農族人的上午主日崇拜後,布農族子弟慢慢的放棄了晚間的聚會,轉而參加由張牧師主理的白天聚會,但也有部份轉入當時的山地教會。張牧師帶領這團契期間,積極的尋求中會的接納與支援,終於主後 1986 年被接納成為布農中會直轄之佈道所,而派陳天順傳道師為本會第一任傳道師。

(四)北農教會的成長

陳天順傳道到任半年後,中會認為不宜繼續留在山地服務中心聚會,遂取得總會原住民學生中心的接納,同意每主日早上 10~12 時租借場地給本會使用,聚會得以轉至總會地下室舉行。陳傳道任滿後中會改派時任傳道師的邱見花來帶領。聚會時間的運用不是很自由,於是開始成立建堂基金,期待有朝一日能有屬於自己的聚會場所。

邱傳道任滿後中會改派時任傳道師林正輝到任,此時韓國中央基督長老教會很樂意分擔本教會的傳道師經濟生活負擔,遂使教會得以開始積極計劃尋求本教會自己的禮拜堂之建立。帶著共同辛苦籌資的七萬元在台北市與房屋賣方洽談,原本信心滿滿,卻在洽談得知市價行情之後心情沈重的回來。但此同時 神的靈感動擔任幹部的伍錦水、金清英夫妻願意無償提供位於中和市自己住宅房屋頂樓空間作為禮拜堂使用。於是弟兄姐妹大家同心合力整建起來,終於主後 1987 年遷往中和並開始有了自己固定的禮拜場所至今。韓國中央基督長老教會在這期間對本教會的幫助不斷增加,由分擔傳道師謝禮增加到奉獻福音車、講台、鋼琴、訪韓造就會⋯⋯。

林牧師任滿離開後有一段很長的時間教會沒有牧者,教會聖工由神學生和長老來共同分擔,這期間雖然特別的辛苦,但也留下許多永難忘懷的美好回憶。直到主後 1995 年中會再派任余進仁傳道師二年,主後 1997 年再改派陳天順傳道師一年。經過多年無牧者教會生活之後,上帝差派以上特別的傳道師以另類有趣的方式帶領教會繼續前進,回顧成長歷程會讓人不禁開懷捧腹大笑的就是這個階段,真實的體驗到 上帝是一位幽默快樂的 神。

主後 1999 年中會再改派返校讀書(台南神學院進修)的林正輝牧師協助傳道,主後 2000 年再改派跋歷.索克魯曼傳道師二年。跋歷‧索克魯曼傳道師任滿離職之後,中會請淡農教會的劉彼得牧師協助傳道一年。在這期間教會決議購置伍錦水長老夫婦之住宅作為本會正式名下的禮拜堂與牧師館,而其也願意讓度予教會。雖然在這過程中引起弟兄姐妹很大的壓力與緊張,也幾乎使教會瀕臨崩解,但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神在適時提供幫助使不可能的事情一一都成就了。之後,於主後 2004 年中會再派退任牧師劉定安牧師、邱見花牧師到任服事教會至今,上帝對北農教會的保守、造就訓練、帶領與命定的祝福隨時日的增多而愈彰顯………。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布農中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