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教:主後 1952 年
會址:98291 花蓮縣卓溪鄉崙山村 9 鄰 87 號
電話:03-8841443

壹、教會沿革

主後 1944 年,居住在天祥布洛灣( bu si ngan)的太魯閣族芝苑(Chi Wang),再度來到三立山(Mikasaiama)今古村部落,秘密宣揚耶穌基督的福音,當時本村太魯閣族也參與該村的聚會活動;其實崙山的太魯閣族之前就已經有人歸信基督,同時就已經展開了崙山部落的福音工作。
當年因慕道者日益增多,加上日本統治末期嚴格管制出入社區,赴立山部落容易被日本警察盯上。主日禮拜時,他們常常故意照平日上山工作的穿著,帶鋤頭、背籠全家上山工作。其實是為了掩人耳目,在山上的某一個聚會點禮拜。當時田光明先生(現退休牧師)還是受僱於日本警察的巡守隊。崙山部落負責召集的是由太魯閣族(日名森山)歐永和先生,最後受託於崙山教會第一任宣道師。

在這期間,有一布農族人名叫松野太郎(Mu chu nu ta lu)國民政府後,名叫蘇虎林(Sunavan),娶了太魯閣女子蘇河妹(I pai)為妻,經蘇女把福音傳給先生的家屬,終於全家歸信基督。這一對夫妻對基督篤信不移,終戰末期,美軍轟炸機隊由台東方向向北飛行,轟炸機所經之處茅草房屋無一倖免。飛抵崙山部落之前,防空警鈴大作,警告部落居民至防空洞避難;當大家都顧著生命逃難之時,夫妻倆人發揮了信仰的勇氣,他們真心相信 上帝會保護他們。夫妻回到茅草屋裡禱告求 上帝庇佑保守,在美軍轟炸猛烈,部落陣陣濃煙夾雜著煙硝味。解除防空警報響起,部落裡的房屋已被炸的面目全非,唯獨蘇虎林的茅草房屋完好如初,到今天這個神蹟還常常被信徒提起。當時,部落裡的布農族人看見如此奇妙作為,奠定了日後福音宣揚的成果。

終戰後,宗教信仰才漸趨自由,太魯閣族對宣揚福音的熱忱依然不減,蘇虎林歸信基督後,隨後鄰居高蓮池(Nani Tanapima)女士及田長結(Pima Tanapima)先生,參加崙山聚會所的禮拜,當時並沒有分太魯閣或布農族的禮拜。因為當時,布農族也會太魯閣族的語言,同樣地太魯閣也會說布農族的語言。因此,崙山布農族福音的工作也在此時漸漸萌芽,其實在日據時期就已有布農族歸信,只是日本人嚴格禁止的關係,才在戰後一一的浮現成果。

主後 1947 年漢人胡文池牧師舉家受派至關山宣揚基督福音。主後 1949(民國 38 年)年 2 月,胡文池牧師(後來取布農族名字 Qusung)在玉里教會舉辦基督教福音活動,田光明及施景棋先生由部落指派參加研習布農文字。田光明先生參加聖經班之後深受詩歌及聖經掛圖的故事所感動,因而歸信基督。聖經真理研習會結束後,田光明先生也開始積極的在社區裡傳福音,上帝奇妙的作為,隨著神蹟奇事證明祂自己的話。有一日,部落裡有一名婦女(正子)景玉妹(I bu Sunavan),有一剛出生尚未滿歲的女兒(Isuz 景月桃)罹患重病,部落裡的巫師無法驅魔醫治,也曾遠赴清水巫師(ma mu mu Abus)為其驅魔解咒,仍無轉好的跡象。幼女因無法自行吸允母奶而日漸枯瘦,只能無力等待或看著嬰孩漸漸失去生命。主日禮拜前,田光明先生為女嬰禱告求 上帝醫治,禱告完並邀請景玉妹參加崙山聚會所的禮拜。奇蹟真的發生了,禮拜結束回家,看見躺在床上的嬰孩開始蠕動也哭出些微的啜泣聲,身體也開始慢慢動了起來。嬰孩奇蹟式的復原了,並開始吸吮母奶。這個事件,引起了左右鄰舍的好奇,有人感動,信而接受了基督。後來,Muuz Namilingan 、Abus、Qaisul Namilingan、Ali(卓貞妹)、Luli(卓有義)、Niun(卓宏妹)、Manan(卓有初)、Abus(卓洋妹)Manan Qalmutan(影山萬吉)等家屬均歸信基督,在田光明先生大力宣揚福音之下,施景棋(Umas Sunavan)田定民(Manan Tanapima)也信了耶穌。

自田光明先生參加玉里聖經研習會後不到一年的時間,難能可貴的是田光明先生當時並未受到青睞而受派,只是憑著相信耶穌基督的信心,(而後崙山部落的福音已見成效,才受到胡文池牧師的重視進而受派為宣道師)。當時崙山部落的布農族人,已有五十人以上歸信基督,每次主日禮拜皆由田光明先生帶領至崙山教會禮拜,有太魯閣族歐永和宣道師帶領聚會,田光明先生當時也做了教會的長老。

主後 1954(民國 43)年,崙山教會的信徒日益增多,禮拜場所已無法容下所有信徒禮拜,加上語言的障礙,幾經協調和討論,最後在互道祝福聲中,教會決定允許分設布農族的第二崙山教會分會,選定田光明先生在庭院前興建禮拜用之會所,田光明先生為首任傳道者,後被任命宣道師。後來,崙山第一教會(現崙太教會)歸入太魯閣族主導的宣教組織,崙山第二教會歸入當時漢人胡文池牧師主導的布農宣教計劃。因此,崙山教會可以說是一個非常特別的教會,布農族初熟的果子。田光明宣道師所引發的宣教工作,到今日仍然為人所景仰傳頌。從另一個宣教歷程來說,崙山教會有別於其他布農族的教會,布農族的教會大概都是胡文池牧師工作之後帶來的宣教熱潮,但崙山教會卻是太魯閣族在日據時期努力的成果。日據時期,其實還有人歸信基督,只是當時的環境不允許公開活動,因為太魯閣族當時就已經有效接觸部落裡的布農族人。因此,我們相信,縱然沒有主後 1949 年的玉里聖經研習會,布農族的福音工作仍然會照樣開花結果。

主後 1963 年,上帝使布農族人的信徒日漸增多,各種團契也相繼成立,需要更寬廣的場所容納聚會的人數,經信徒決議興建大型禮拜場所。感謝 上帝,當時信徒影山作次(景秀山)(Pi saz Qalmutan)及 Muuz Namilingan(卓紅妹之父)奉獻土地(今教會會址),全體信徒奉獻基金,自製磚塊、泥沙材料。田光明宣道師憑藉卡片上的教堂模樣,由住在崙天的 Limichu 負責起造,一切工作均由信徒分工負擔,無怨無悔,不到半年的光景完成興建,並於當年 8 月 1 日獻堂啟用。

貮、崙山社區地理環境

1. 位於卓溪鄉北端的崙山村

崙山村/部落位於花蓮縣卓溪鄉之最北端,西接中央山脈,南臨立山村,東界玉里鎮三民里,北接瑞穗鄉舞鶴村,面積 65.93 公頃,為一封閉型聚落,住戶集中於緩坡平台上,視野良好。

2. 崙山 Duqpusan 地名的故事

據長者所言,這一塊平坦緩坡地,曾經是山鹿、山豬、山羌等動物的園地。有一 Namilingan 氏族,他們最早來到崙山部落的範圍,崙山部落地勢平坦,對布農族來說並不適宜耕種,成了這一氏族的獵場領域。他們在距離現在崙山社區六公里處,靠近玉里林區第三林班附近建屋長久居住,因耕地土壤肥沃,野生動物生生不息,這個氏族的人口愈來愈多,一個房子大約住了八十幾人;於是房舍不斷擴建,愈建愈長,布農族稱為 duqpusan 長的地方(duqpus 長,san 地名),布農族稱 Duqpusan 就是指崙山社區的地名由來。以 Duqpusan 來稱現在的崙山,或許要告訴後來遷徙至此的族人,這裡曾經是居住在長屋的 Namilingan 氏族的土地,而後日本人稱之為 Lopusan,國民政府轉進台灣統治之後,隨著譯音,改稱為崙山。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布農中會